宗教學:方法與議題(輔大宗教系碩士班選修)
注意:旁聽視同為修選(旁聽者須繳交1000元保證金,全學期缺席不超過三次者全數發還,充公的金額以本班名義捐本系清寒學生獎助基金)
授課老師:黃懷秋
授課年度:102年度上學期
上課時間:每星期二上午9:10-12:00
上課方式:講授、閱讀、討論
課程目標:
在西方,宗教學開始於19世紀末,以各種理性的方法靠近宗教,其結果與宗教的傳統神學迥異。本課程的目標便是要了解它所用的主要方法,它所提出的主要議題,希望對宗教研究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。課程分兩半,期中考前以閱讀英文宗教學論著為主,由老師講解;期中考後由同學閱讀指定的文本,並作報告。報告每次二人為主,第一位負責內容的剖析(不是複述內容。你可以分析全章的綱領:這一章提及些什麽重點?再針對一些「關鍵概念」予以說明。負責的同學試圖回答這個問題:作者到底意圖講些什麼?),第二位負責對閱讀的內容提出疑問或異議(你同意作者所說的內容嗎?你能夠提出什麼異議嗎?)。第三節全班參與討論。為保證人人都參與討論,即使不作口頭報告的同學,都必須閱讀每次的指定教材。熱烈發言、參與討論是評分關鍵。
日期 |
課程內容 |
閱讀文本 |
九17 |
Orientation: 課程講解,分配工作 |
|
九24 |
What is religion and what are religious studies? |
Approaches, 1-9 |
十1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1 |
Approaches, 10-41 |
十8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2 |
Approaches, 42-72 |
十15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3 |
Approaches, 73-104 |
十22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4 |
Approaches, 105-134 |
十29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5 |
Approaches, 135-193 |
十一5 |
Approaches to religious studies 6 |
Approaches, 194-225 |
十一12 |
期中考(中文筆試) |
|
十一19 |
定義+宗教性動物 |
崔默,1-2 |
十一26 |
原始宗教的起源+其他思辨 |
崔默,3-4 |
十二3 |
針對人類處境的宗教反應+上帝 |
崔默,5-6 |
十二10 |
公平論魔王+神正論 |
崔默,7-8 |
十二17 |
宗教的成熟+技巧 |
崔默,9-10 |
十二24 |
救贖+經典 |
崔默,11-12 |
十二31 |
神話禮儀+道德
|
崔默,13-14 |
一7 |
外在經驗+神秘經驗 |
崔默,15-16 |
一14 |
同學期末報告(口頭) |
|
|
指定教科書目(必備)
Peter Connolly,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(London: Cassell, 1999).
崔默(著),賴妙淨(釋),《宗教學導論》,(台北:桂冠,2000)。
參考書:
王曉朝,《宗教學基礎的十五堂課》,(台北:五南,2007)。
麥克‧彼得森(等),《理性與宗教信念:宗教哲學導論》,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5)。
麥克‧阿蓋爾,《宗教心理學導論》,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5)。
羅伯托‧希普尼阿尼,《宗教社會學史》,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5)。
菲奧納‧鮑伊,《宗教人類學導論》,(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4)。
雷蒙‧潘尼卡,《宗教內對話》,(北京:宗教文化,2001)。
艾倫‧狄波頓,《宗教的慰藉》,(台北:先覺,2007)。
評鑑方式:
課堂參與(出席,課前準備,報告,參與討論):30%
期中考(筆試,英文文本,中文書寫,測試同學對文本的理解,加考部分宗教英文單字):30%
期末考(報告,自選一個題目,撰寫8000-10000字論文)40%